适老版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区工作动态

“两区”建设五周年,北京自贸试验区大兴组团筑就京津冀开放新高地

近日,“两区”建设五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自贸试验区专场召开。大兴区相关领导全面介绍了北京自贸试验区大兴组团五年来的亮眼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2019年8月,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挂牌成立,包含临空区礼贤区域9.97平方公里。2020年9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正式挂牌,面积39.49平方公里,包含临空区榆垡区域10.36平方公里。自此,大兴区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省市自贸试验区政策的区域。

“两区”建设五年来,大兴区高起点谋划双自贸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围绕生命健康、数字经济、国际贸易等重点产业领域,在制度创新、项目引进、营商环境提升等方面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初步取得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阶段性发展成效。

开放经济发展活力尽显

围绕临空区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双自贸区域累计引入市场主体7800余家,注册资本达1300多亿元,其中外资企业360多家;累计实现总营业收入约1500亿元,外贸进出口额11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2亿美元,实现全口径税收40多亿元。已建成自贸区创新中心、56度玫瑰园、综保区公共库及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等产业载体,年内将实现再生医学产业园、国际航空总部园两个项目竣工。顺丰、京东、南洋供应链等项目相继投用,波士顿咨询、卡尔斯医疗等实现入区。

制度创新形成试点示范

通过改革实践,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生命健康、国际贸易等制度创新特色方向,“四大机制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样板”“构建数据跨境安全管理机制 打通数据合规出境路径”“建设新型离岸贸易服务平台”相关举措入选国家级最佳实践案例。建立“绿色通道”便捷外资药企数据合规出境案例入选2024年北京市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大兴机场综保区获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等入选2024年北京市第二批综合保税区建设改革创新实践案例。

重点领域释放新动能

生物医药方面,初步形成了细胞与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等产业体系,园区建立生物制品抽样、通关时效保障等服务机制,探索建设临床急需产品进口服务中心。贸易物流方面,2024年综保区北京区域完成保税进出口35.5亿元,同比增长3倍,10家企业达到亿元规模,大兴机场综保区成为北京关区跨境电商新业态模式最丰富区域。会展消费方面,会展片区已经启动土地开发工作,消费片区已与投资主体达成战略合作意向,片区首发项目礼贤站一体化开发已开工建设。数字贸易方面,服务京沪粤等9省市85家企业,全国首创实现外企数据出境“绿色通道”和自贸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机制落地,启动国际数据口岸建设,目前首个重点项目“国际数据口岸核心枢纽”已落位运行。航空科创方面,实现民航科创基地首个项目民航大学项目开工建设,以国际航空总部园为主阵地,探索推进低空技术产业布局。

营商环境建设持续优化

全面承接市、区两级赋权,提供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实现赋权事项与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跨省市业务通办。全面推进“区域评估+标准地+告知承诺+综合服务”改革。探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政务服务体系,打造了北京市首个综合性信用创新先导园区,形成“企业诚信-审批高效-节约成本-多方共赢”良性循环,进一步优化临空区营商环境。

大兴区将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依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这一“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结合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等政策功能优势,在双自贸区域加快培育发展航空服务、物流贸易、生命健康、数字经济以及会展消费等临空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开放型、可持续产业发展生态,着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