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绿”加速崛起!城市副中心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场以“绿色”为底色的产业变革正蓬勃展开。
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6大产业集群搭底座,超前布局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能源3大未来产业,构成了副中心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这里不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更成为创新驱动、低碳转型的“样板间”。
今天,就带你解码副中心如何以“产业绿”塑造经济新磁极。
城市副中心聚焦“产业绿”,塑造绿色经济新磁极。加速制造业绿色转型,目前拥有1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着力培育绿色金融生态,城市副中心成为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和林业碳汇试点城市,北京绿交所升级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试点碳配额成交均价居全国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100家,收入超过430亿元。网络安全产业集群入选北京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吸引218家企业注册落地。副中心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投入使用,108家元宇宙企业入驻……
不断集聚和壮大的数字经济产业正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副中心落地一批数字技术与传统经济融合创新发展的典型场景。
同时,立足“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两大定位,副中心金融业换挡升级。
在绿色金融、绿色交易的探索上,副中心走在前面,北京绿交所承建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目前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已纳入全国绿色项目3000个,碳配额和环境权益累计成交突破1亿吨。全区绿色金融特色机构达到5家,绿色信贷占比达16.6%,超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通州区正加速推进环球影城、运河核心区、副中心枢纽3个城市级商圈和东夏园枢纽、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4个地区级商圈的完善建设,推动文体商旅产业融合发展,更好满足副中心人民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
种业之都,副中心早有底子。“种业科技+种植科技”双轮驱动,打造“种业之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6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优势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在园区集聚,园区搭建起“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动植物分子育种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平台,为全国400余家育种和研发机构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副中心现代种业的品牌越擦越亮。
聚力产业发展“三大工程”,着力提升产业组织功能,优质资源加速汇集,全面夯实产业链、产业集群建设。
2024年通州区GDP总量1508.1亿元,增速5.8%、高于全市0.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