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劳模风采 弘扬“三个精神” 凝聚磅礴力量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者。2020年,北京外资企业工会联合会系统1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1人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切实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北京外资企业工会联合会推出“劳模风采”专题,讲述劳模奋斗事迹,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激励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身推动首都新发展的火热实践,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全国劳动模范
张红祥:助力中国工业制造的工匠
张红祥现任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大型传动应用集团首席工程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被西门子授予全球工业领域高级核心专家、西门子工业服务集团卓越服务标兵、西门子全球优秀工程师等称号。
张红祥在电网无功补偿技术、节能降耗、大型传动应用、测试台、冶金自动化、数字化云服务等技术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作为首席工程师,他一直致力于探索结合工艺需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他自力更生,结合国内实际,整合利用资源,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和突破,开辟了国内变频领域的新模式,使全球先进技术与国内成熟技术相结合,成功实现深度嫁接。他带领团队进行引进大功率交交变频装置技术的应用研究,改造了800多套大型变频装置,为国家节省了约12亿元人民币;自主设计调试了中国第一台最大功率的齿轮测试台,为中国重型装备制造提供了强大测试保障手段;自主研发了重轨轧制中的无活套微张力控制程序,缩短了重轨轧制流程,节约成本,提高成材率,并成功生产出了国产第一艘航母的甲板钢,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
张红祥以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刻苦钻研精神,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把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在产业自动化工程建设和重大科研项目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北京市劳动模范
孔燕伟:想客户所想 行客户所需 待客户如己
孔燕伟,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售后服务部工程师,曾被北京市政府授予“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政治供电风采奖”。
他克难攻坚,不负使命,全程担当国庆典礼配电站室的电力改造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刷新中国服务的质量标杆,确保了国庆大典顺利举行。他临危决断,以质取胜,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不利因素,高效完成大兴机场多处产品的安装与调试,为大兴机场按时投入使用提供了必要保障,助力大兴机场顺利首航。他技术过硬,匠心耕耘,在中南海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中央电视台等重要机构配电室项目中,把控多个重点项目安装运维,创新性地以数字化升级改造、全生命周期管理刷新了技术与服务的高度。他严谨细致,吃苦耐劳,克服极端天气和恶劣环境,对吉图珲高铁线路190公里内的84套开关设备进行整体改造,支持东北最美铁路顺利通车。
孔燕伟从本职出发,以强烈的事业使命感、刻苦的探索精神,书写了新时代中国劳动者的精彩篇章。
周世杰:耕耘设计一线 扬民族品牌 引国潮觉醒
(左一为周世杰)
周世杰,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鞋产品首席设计师、北京服装学院客座老师,国际高水平设计师,多次获评李宁公司董事长特别奖、年度最佳员工。
2017年,周世杰作为本土设计师承担李宁高端篮球鞋“韦德之道”的设计工作,打破了多年来由美国设计师设计的惯例。他以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敏锐的流行把握能力,全情投入,使得“韦德之道”6代、7代和8代篮球鞋一举成为全球顶尖专业篮球鞋。同时,他主导设计的“悟道”“重燃”等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产品,在纽约、巴黎等国际时装周上惊艳了世界,使“中国李宁”以浴火重生的新姿态走向世界,掀起一波“国潮热”。目前,“韦德之道”已生产销售超21万双,销售收入达1.81亿元;“悟道”“重燃”系列生产销售近200万双,销售收入近1亿元,创造了行业好业绩。
2019年,李宁公司承接了国庆70周年游行方阵运动鞋的生产任务,周世杰作为主要设计师,查阅大量资料,构思多种方案,反复修改图稿,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深思熟虑终成定稿。他设计的此款运动鞋舒适跟脚,适于长时间行走,兼具雨水环境下的防泼水性能,融科技和时尚于一体,受到充分好评。
高宇:着力创新 敢为人先 实现业务新突破
高宇,现任汇丰银行北京分行工商金融服务中小企业部客户经理。他廉洁信贷,热情服务,恪尽职守,被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评为支持中小企业担保信贷先进个人。
高宇作为汇丰银行与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公司的合作对接负责人,深入走访调研中关村一区十六园,逐年提高银行融资额度,为中关村再保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2016年,高宇为中博农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一年期金额为1000万美金资本项下的海外融资。此次融资为外资银行首例在外管局中关村支局备案的由担保公司担保的资本项下的外债业务。通过此次合作,利用汇丰银行海外平台以及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本地化优势,从企业需求出发,帮助了中关村在保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拓展国际视野和海外市场,实现了三方共赢。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他坚守岗位,积极落实北京市政府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16条措施,大力扶植中小微企业贷款,一周内完成了7笔融资业务,为中小企业在疫情期间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葛蓬:砥砺创新 做引领技术潮流的排头兵
葛蓬现任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获评西门子总裁奖、西门子全球核心专家。
葛蓬带领技术攻坚团队推进了系列重要技术研发项目,包括大数据和数据分析领域的“基于WinCC OA/PVSS的大规模数据采集方案的研究与开发”,云计算、物联网技术领域的“基于云技术、虚拟化技术的自动化系统在数字化进程中的应用研究”,以及预研边缘计算领域“传动系统边缘侧的数据开发与分析” 等项目,共获得4项专利,在审专利3项,预申专利2项。他负责西门子中国数字化工业集团技术委员会工作,打造出业内自动化技术标杆团队,在工作中探索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知识图谱,并建立了与之相对应的一整套公司知识层级标准。他根据工作实际,开创出“田间地头”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知识、经验与成熟工作理念传授模式,设定技术考核目标,加强技术交流,他管理的技术团队中已培养出3名西门子全球级核心专家、4名西门子中国级高级专家、15名专家。葛蓬在全球自动化领域勇于探索,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毅:电气数字化智能推广的急先锋
张毅,现任ABB(中国)有限公司电气事业部销售工程师,多次荣获公司先进员工等荣誉称号。
他在北京冬奥会场馆及赛道项目中,忍受低温现场环境,徒步到每个设备上进行调试,并与ABB工厂、客户、售后部门积极协商沟通解决实际问题,制定了数字化产品解决方案,实现了用电设备在高海拔、低温度环境下的安全稳定运行,最大限度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减少了人工成本。他积极推广ABB EDCS智能管理系统,降低运维成本,提高全电网安全管理。在北京老旧小区升级改造项目中,他牵头制定了电网配电室数字化升级改造方案,让配电室具有实时监测和安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降低设备突发情况,保障运维人员安全,在满足北京对电网安全稳定性要求的同时使小区用户节约了用电成本。此数字化改造项目的推广应用,为北京电网带来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冯兆宾:精益求精的节能达人
冯兆宾,玛氏食品(中国)有限公司精益高级技术员,曾荣获玛氏公司“可持续发展节能达人”、亚太区“创造精彩奖”等多项荣誉。
冯兆宾通过深入生产一线调查,采集数据,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生产经验,自主设计出了符合国内士力架巧克力生产线的自动化清洗系统和物料泵密封水重复再利用系统,每年为工厂减少2万多立方米工艺水的使用和废水排放,减少用电超过3万千瓦时,节约成本超过50万元。他主导建立了“集中时间集中区域”生产停产的淡季生产模式,避免了只开少数生产线而造成的公共区域能源的浪费,每年可以实现节电20多万千瓦时,同时可以提高20%的人工效率。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次次实现节能的新突破。
冯兆宾带领生产一线同事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实现了士力架巧克力生产线的多口味生产,在全球只有中国怀柔工厂的士力架巧克力生产线具备这样的能力,以硬实力向全球工厂展现了中国工人巨大的创新能力和风采。由冯兆宾设计的辣味士力架巧克力工艺,不仅保证了过敏源无污染,而且每年可节约换型时间200多小时,减少废料100多吨,节省固定资产投资200多万元,该技术被推广到玛氏全球工厂应用,中国工厂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新”的飞跃。
冯兆宾以高度的敬业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进取,持续推动着公司精益的步伐。
汪龙飞:以工匠精神钻研检测方法 用科技创新坚守食品安全
汪龙飞,雀巢研发(中国)有限公司食品安全研究院研究员。
他所开发的食品中矿物油检测方法荣获第二届食品安全创新技术示范项目“食品安全创新技术奖”,第十届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创新技术奖”。他攻克了食品中矿物油检测的技术难题,将检测周期从5天降至3天,大幅提升检测速度,并应邀为13家政府实验室进行检测方法的落地培训、推广使用。他带领团队筛查138种兽药残留,建立数据库及检测方法。《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刊登推广了其研究成果。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方法一针进样筛查109种兽药残留,降低样本量,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小于5%,准确度大为提升。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汪龙飞同志检测样品1000多批次,一周内开发、验证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他作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评价工作项目雀巢主要技术人员,递交修改建议50余条,提出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案,完善国标中单实验室、多实验室验证方案。由于该项目的出色成绩,雀巢公司被授予“2019年度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服务评价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汪龙飞带领团队坚守食品安全,并在检测领域自主创新,勇于探索,使中国食品成分及污染物检测方法具备国际一流水准,为中国食品安全监控做出了巨大贡献。
彭龙云:“匠心模具精英”筑梦企业科技创新
彭龙云,现任东明兴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模具部模具设计科科长。
模具是工业之母,彭龙云所从事的模具设计工作,是模具技术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他曾担任多个重要项目设计团队带头人,在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工作中,他率先垂范,发扬工匠精神,通过创新,实现模具生产的集约化、小型化,以及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节材、优质高效,在超薄模具、嵌件模具、小型模具、组合双型腔模具设计方面实现了重大创新。他主导和参与研发设计的模具获得12项国家专利、2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3项“精模奖”一等奖,他本人在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举办的首届“百名卓越模具工匠百名匠心模具精英”活动中,被评为“匠心模具精英”。
彭龙云善于改善工作方法并施教于团队,从而提升团队整体技术水平。他通过本企业优秀经验、优秀案例的积累和资源整合,设计形成了一套适合本企业产品特点、实用性强的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的模具设计软件工具。完善的模具标准零件库提升了设计效率,避免了人为偏差,实现了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承。
马丁香:坚持科技创新 引领智能先锋
马丁香,现任讯和创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开发部部长,被讯和创新大和总部评为年度突出贡献奖,多次获得个人优秀奖和项目表彰奖。
她深耕计算机软件业,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发展,她打破了IBM大型机垄断我国金融行业的技术瓶颈,掌握并引进了日本IBM大型机相关技术,从日本客户方获得了长期合作的金融系统维护项目。数年来,她一直致力于该技术的研究应用,始终为客户提供满意的解决方案,高质量的服务得到了客户信赖,为公司创汇营收实现了每年5%的增长,并在项目中培养了200多名高端技术人才输出到国内各金融机构。
她带领团队利用虚拟化平台VMWare及虚拟端末平台Citrix构筑特点,采用先进的系统自动配置技术,搭建了智能制造云平台,实现了虚拟PC自动生成系统,提高了虚拟PC构筑效率,并于2017年将该产品推广到日本、越南等国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收益。
她带领团队完成了公司培训管理系统、业务开发RPA化、测试自动化及虚拟服务器自动生成等27项系统的研发,累计为公司节约1200万元人力成本,推进了社会智能化应用水平。
李于江:坚守“科技强国”信念 让青春在创新之路上闪光
李于江,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业集团“数字化顾问”,曾获西门子创新榜样奖。作为海归博士,他怀抱“科技强国”的理想,运用工业4.0的先进理念,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李于江通过数字化转型致力于实现“中国制造2025”愿景。他负责实施西门子顶级数字化示范线的研发系统,被誉为“指导工业4.0落地的最佳实践”;领导创建数字化企业POC实训系统的架构教程,为全行业提供智能制造体系论证;负责包括中煤科工集团、三一重工、招商重工、中物集团、东风集团等数个智能制造项目的架构方案规划,被企业负责人称赞为“大幅度改善了企业的业务和技术水平”。他的专业论文多次在全球顶级专业会议及杂志上发表,受到了全球工程国际生产科学院院士的高度赞赏。他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关注用户体验的标准化建模开发架构: STEP toolbox”,是第一个将用户体验理论与数字化标准结合,以便指导IT系统开发的研究,在国际跨领域研究上属首创,在国际数字化创新领域展示了中国新一代产学研工作者的雄厚实力。
李德地: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争做中国储能行业先锋
李德地,ABB电网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储能业务总监,ABB中国储能业务的创始人之一,被ABB(中国)有限公司评为储能系统数字化先锋奖。
他致力于电网级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系统研究与应用,承担了国家电网张北风光储示范项目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填补了兆瓦级液流电池应用空白;开发了北京市也是国内第一套火电厂储能联合调频设备,提升火电厂调频性能20倍以上,减少了机组磨损,极大提升了电网稳定性;交付了国内近百兆瓦火电调频项目,为国内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提升效能做出了积极贡献。他推动本地化产品,自主研发,降低系统成本30%以上,交货期缩短50%以上,通过了中国电科院的CNAS认证。他积极开拓亚太地区市场,在日本交付近50MW光储项目,实现了光伏电站出力波动小于1%的全球最严格要求;成功打开泰国市场,并获得泰国第一个国家级储能项目,也是目前ABB全球单体功率最大的储能项目。他自主创新并开发完全本地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引领中国储能行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