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融合 共同推动氢能产业“从10到100”——氢能产业发展交流座谈会在苏州举行
11月8日,由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氢能产业发展交流座谈会”在苏州举行。北京市相关部门及房山、大兴、昌平等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与20余家长三角地区知名氢能企业负责人就如何更好地完善产业生态,推动氢能产业链南北融合、协同发展进行交流。
座谈会上,北京市相关部门介绍了全市氢能产业发展的情况、整体布局以及支持政策。北京市房山区、昌平区、大兴区等产业聚集区分别介绍了本区氢能产业的聚集情况及发展优势。京国瑞基金管理公司、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分别介绍了投资情况与关注的重点领域。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北京发展氢能产业的总体考虑是坚持目标导向,把握战略机遇,突出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立足科技进步、产业链完整、应用示范丰富和公共服务完善四个优势,高位谋划、超前布局,为京津冀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定方向,为全国氢能产业发展举旗帜,奠定产业引领地位。北京市氢能产业起步较早,经过近二十年持续研发和企业孵化培育,在产业生态方面,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重点发展燃料电池产业化和示范应用)、中关村(房山)氢能产业园(重点发展氢能制储运)、未来科学城“能源谷”(重点发展科技研发孵化及整车制造)等重点园区基本形成特色发展模式与产业集聚效应,集聚200多家氢能领域创新企业和机构,涌现出亿华通、国氢科技等一批产业化能力突出的创新型企业。相比其他地区,北京市发展氢能产业具有以下突出优势:一是创新资源集聚。聚集了清华、中科院以及众多央企科研结构的创新资源。二是产业链条完整。制氢环节,有中国能建、华电科工、中石化等企业。储运环节,气态储氢有天海工业,液态储氢有中科富海、航天氢能等液氢装备领军企业,固态储氢有钢研、有研等重点企业。加注环节有海德利森等头雁企业。应用环节,燃料电池领域培育了亿华通、国氢科技等头部企业,整车制造领域,福田汽车共计投放车辆超3000辆,全国占比接近15%,运营里程超一亿公里。三是氢源供应保障有力,全市共建成14座加氢站,按照“4+6”原则分两批在年底前建成10座加氢站,氢气来源主要为燕山石化副产氢气。此外,北京市也在积极推进中石化乌兰察布-燕山石化管道输送绿氢进京项目,项目一期为10万吨/年(约274吨/天),将有力保障区域氢能供应。四是示范场景丰富。北京毗邻三北地区,一方面绿氢协同供应优势突出,另一方面高纬度低温环境也非常适宜燃料电池车辆推广应用,此外北京也在积极探索氢能叉车、氢电耦合、氢化工、氢冶金等多领域全场景的应用。
与会企业表示,北京作为国内氢能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在科技创新、产业基础、市场应用、政策环境和支撑要素等方面具有全国领先优势,是公司未来投资布局的战略重点,希望北京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推动氢能与燃料电池全产业链技术进步与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整合资源,建立氢能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支撑源头技术转移转化,形成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全面降低终端应用成本,赋能产业发展,推动氢能产业发展阶段实现“从10到100”的跨越。
下一步,北京市将进一步发挥国际科创中心作用,统筹推进政策创新、产业培育、场景开放和设施建设,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氢能发展先行区、示范区,在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发挥引领作用。